相簿請參閱Florida D3
這天去甘迺迪太空中心參觀,本來它應該是1/1的行程,
但因為1/1早上下雨,又加上太晚岀發,所以臨時改行程
(和上一篇的開場白幾乎一樣 囧!我只能說我沒有才華請不要嘲笑我 )
當初計畫這個行程時,還蠻期待的~
因為我對外太空很迷戀,不只愛外星人,也對太空梭很有興趣
能參觀甘迺迪太空中心讓我很興奮!
出發前蕾觀跟我們說甘迺迪中心的餐點很貴,
她人很好,還幫我們準備麵包帶進去吃;不常下廚的她,有次還特地幫我們煮咖哩
超感動的!但她很愛幻想自己招待不周(?)
亡蕩惹!!!和她相比,我是很糟糕的客人啊!不知道會不會被討厭?(不安)



首先櫃檯導覽媽媽建議我們先去看3D電影
 
雖說是湯姆漢克旁白,但我覺得看了很想睡,伴郎也是
看完影片,坐園內公車去看發射太空梭的地方
(甘迺迪中心佔地超大,館和館之間都要坐車才能抵達)
 

我小時候對火箭上太空的印象是,分為3截,
先燃燒最尾端的一截,再依序燃燒第二截第三截,感覺像免洗餐具用後即丟,
而且回地球不見得可以平安落地,很可能是掉在海中,
然後地面人員去接太空人回來
不過後來的太空梭有點像飛機了,可以重複利用,每次回地球可以降落在跑道上

這次可以看每次太空梭發射的地方,覺得很有趣

(看模型的解說比較清楚)

太空梭和燃料都很重,
據說每次發射前要把所有器具就定位,要用拖車拖上好幾天
所以每當決定發射太空梭一定要選晴朗的天氣,不然遇到下雨會損壞到器材吧

2/8更新
原訂於2010年2月7日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奮進號,由於雲層太低改為2/8發射。這次發射的目的是為替國際太空站安裝兩個艙室。
小布希總統時期研擬「星座計畫」,準備在2020年時在月球建立基地,為登陸火星做準備。歐巴馬因為財政困難,決定終止「星座計畫」,未來大幅刪減NASA經費,考慮將太空任務轉交給民間公司。NASA將把焦點從登月轉移到開發商用太空運輸領域。
看完我覺得頗好笑的:
1.哪一個財團願意花錢發展太空計畫?又不是想找外星人作伴
2.想在月球建立基地登陸火星,真的超有小布希的KUSO風格。美國連民生經濟都有問題了,在2020年能完成高鐵就要偷笑,同一年還要登陸火星啊?-_-|||邀請火星人來美國坐高鐵乎?!
3.不曉得外太空的商業運輸價值是什麼?是載貨去月球賣嗎?不懂耶...


花25cent可以投幣看太空梭,
我本以為有限制時間,所以猛看,即使在狂風中也要看夠本!
但看了看好久,還是能繼續看耶???
後來伴郎發現原來會退錢,趕緊結束這場撈本的鬧劇




接著又是坐車去另一個館去看太空梭實體



這張有人來當比例尺,比較能顯示它的巨大!

2.4座自由女神啊!光是自由女神的大小就嚇死我們了!

登月小車
 
太空梭內部

參觀完太空人相關產品,又看了一部登月影片,我們坐車去參觀國際太空站
美國與15個國家(加拿大、日本、巴西、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意大利、荷蘭、丹麥、挪威、西班牙、瑞士、瑞典、俄國)合作製造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簡稱ISS)。在太空站裡可以做些無法在地球上進行的研究,以測試是否能在太空環境建立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在太空站裡有種植植物喔!
有太空人能在太空站上住上將近1000天,真的覺得太空人超強;我光是坐個長程飛機,就已經受不了高空氣壓氣流了,更何況是住在太空好幾百天?
 
 

後來我們移動去參觀太空梭內部

可能是之前已經看過簡單的太空梭內部和太空站內部
所以這時候我們看完並沒有特別感想

根據導覽媽媽的行程,我們看了第二部3D電影,非常沉悶,我從頭睡到尾
伴郎一看完連忙衝出來要外拍各種火箭太空梭

我始終覺得它們看起來很像電動鼻毛刀耶!



參觀完甘迺迪太空中心,對照一下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我發現白人和華人在探索新世界的出發點有很大的不同:
華南地區的"民眾"是因為自己故鄉生活不下去,所以移居到東南亞討生活
但白人是由"政府"主動發起尋找新世界,
(過去的「地理大發現」和現在的「太空探測」)
至於「鄭和下西洋」不太算,因為那比較類似阿亮的超級任務,是"尋人"來著...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大霸權除了為了展示國力,
應該也因為地球適合人居的環境已經開發的差不多了,所以就向外太空探險,試探移民外太空的可能性。從「地理大發現」來觀察,我猜想洋人會想探索太空,是有某種脈絡可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