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童年時期實在窮極無聊,自己的故事書看完了就把大人的書拿來看,搞得我的閱讀品味非常超齡小時候家裡有很多林語堂的書,所以大約小三開始,我看了林語堂的【京華煙雲】(日譯本:北京好日)【中國傳奇小說】【紅牡丹】【武則天傳】【八十自述】【吾國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生活的藝術】林家三姊妹(註1)的【吾家】。以小學生的程度來說,【吾國吾民】和【生活的藝術】看不太懂,其他都很ok,小學生也可以看得下去 

大學的時候去陽明山玩常經過仰德大道上的林語堂故居但當時不知吃錯藥還是怎樣?明明從小就認識林語堂卻始終不敢進去參觀;這次伴郎回台,因為他是個對藝文活動接受度很廣的人,想找他一起去看看 


林語堂在台灣非常不紅,但在外國很紅,著作被翻譯多國語言,甚至我還看到阿拉伯文版的!(日文西班牙文法文 、德文北歐國家語言一堆,被翻成阿拉伯文真的很強!)我一直都知道自己在台灣是小眾,這幾年來發現原來我的喜好在國外是大眾
 

他出生在清光緒年間,人生中經歷中國近代史最混亂的年代!(八國聯軍→軍閥割據 →北伐→抗日→國共惡鬥)他是廈門鄉下一個窮牧師的兒子,並不是有錢人家的紈子弟。牧師爸爸很願意花錢在教育上,又加上林語堂非常會唸書(註2),所以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唸完大學後,到美國哈佛大學唸碩士,在德國萊比錫大學拿博士學位;曾在歐洲各國旅居,住過巴黎一陣子,後來長住紐約,他三個女兒都是受美式教育。在烽火連天的民國初年,這樣的經歷非常特別

我發現他們會在當地請傭人喔!我猜想可能是很豐厚的版稅才能應付在國外的生活開銷 ...他的讀者群是洋人,書全都是用英文寫作,我們看他的書都是看「中譯本」!【吾國吾民】甚至是1930年代某年美國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最喜歡的是【京華煙雲】,本來林語堂是想翻譯【紅樓夢】給洋人看,但又覺得大多數洋人對近代中國是很陌生且充滿誤解的,紅樓夢離現代太遙遠了,他想向洋人介紹近代中國,所以改成撰寫京華煙雲這本長篇小說據說當時很多中國文人說些風涼話,認為林語堂非常假會,寫啥京華煙雲吃力不討好,根本比不上紅樓夢。不過這本書讓林語堂晚年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我想那些講風涼話的中國文人,別說諾貝爾獎了,搞不好根本寫不出能賣到國外的書

因為長期旅居國外的生活經歷,陽明山這棟故居是他融合東西方的特色所設計出來的扭繩似的柱子有西班牙風格,建築又類似中國感覺,下圖左下角是林語堂的墳墓,房子中間有個小小的中國式庭園






剛好我們一進去就有導覽解說,所以就跟著聽一下!林語堂雖然是作家,但也是發明家,發明了中文打字機(耗費十萬美金請工程師打造出來,但血本無歸差點破產),還有自動擠牙膏的牙刷等其他發明的設計圖…還有他編的字典的手稿。此外他非常重視生活,伴郎說看他書桌的圓弧形設計就知道這個人是愛爽人,很會過很爽的生活;另外像是餐椅是特別訂做的,上面有「鳳」的古字(林太太的名字有一個鳳字)

故居裡還收藏林語堂與太太的護照,中國早期的護照很有趣,還是用書法寫的,全都是中文,上面要刊載年齡和職業,我很懷疑外國海關哪看得懂純中文的護照?護照設計很簡單陽春,可能以前的人出國不普及,所以沒有很精細的防偽技術。 
收藏物有個很特別的是,有外交護照和抗戰勳章!林語堂並不是外交官,也沒有軍事上的勳績,但因為當時蔣介石認為他在國外為中國大力宣傳,功在國家,不遜於在戰場上的將士,所以特地頒發抗戰勳章表揚他;外交護照則是方便他經常出國使用。

故居旁邊有閱讀研討室可以看林語堂當年錄製的家庭影片(哈哈,錄家庭影片真的是美國人會做的事情)和與林語堂有關的投影片。林語堂非常重視女兒們的中、英文教育,禮拜六下午兩點這個小房間有人會來上英文課,很恰如其分 

在這裡我想表揚導覽小姐
她是一個很年輕的女孩,對林語堂的生平和書籍都非常熟,連【吾家】也有看過(全台灣看過這本書的人不知道有沒有100人?),而且她非常有熱忱地介紹,我們聽完導覽再去找她詢問,即使是中午休息時間了,她很熱情的跟我們解說,回答關於林語堂的各種問題;我還問到她胡適贊助林語堂留學費用的典故,沒想到她也知道兩人的關係!我想她是林語堂的大粉絲喔!

參觀完以後剛好是中午,我們在故居餐廳吃飯,門票(20元)可以抵消費,一個套餐大約250-280之間,收一成服務費。
菜單以藍印花布作封面,餐廳很多林語堂的著作

我把伴郎拍的真美~

無錫排骨肉
(看起來有點虛,但吃起來還不錯
林語堂是很會吃又懂吃的人,餐廳不會辱沒他的名聲)

菠菜乳酪烤雞腿
(雞腿肉很鮮嫩多汁,我們吃的很開心)


吃完飯餐廳外有個小露台可以坐一下,眺望台北市的風景。林語堂曾經說很喜歡台灣這塊土地,因為大家都講閩南語,而且風景和他廈門家鄉很像,很像回到故鄉。 但台灣人的生活過得比他故鄉的鄉親還要好,算是美化版的故鄉,所以他很喜歡這裡。 




伴郎以前不認識林語堂的,這天參觀故居認識林語堂以後,他的心得是,「林語堂真是個愛爽人,非常會享受生活
不過他似乎從林語堂的人生中體悟到一些東西,我們兩人都很喜歡這個行程。


(註1)
林家三姊妹 
【吾家】是林語堂三個女兒童年時期的日記,紀錄她們在世界各國旅居的生活經驗 
他們的筆名大女兒是「阿苔」,二女兒是「亞娜」,小女兒是「妹妹」 
在【吾家】裡面的「阿苔」個很照顧妹妹們的好姐姐,但她後來長大成人後因為感情問題自殺;「亞娜」是個很多天馬行空狂想的孩子,她長大後繼承衣缽,也是個作家。
讓我覺得很特別的是,林語堂認為文科不需要唸到大學(他自己也是唸文科,還跑去德國唸博士呢!),所以當「亞娜」高中畢業後同學們在申請大學,只有她不用申請;有一天林語堂問她想不想去耶魯教中文?很有趣的是,「亞娜」的同學們申請要進耶魯『唸書』,「亞娜」卻是要進耶魯『教書』!「妹妹」學理科,林語堂覺得唸理科必須要繼續精進學問,所以「妹妹」免於「少年失學」  

民初的文人聚會有時候會約在酒館,酒館可以翻牌子叫小姐來聊天或唱歌之類的,通常林語堂都會帶著女兒一起去,然後年幼的女兒會翻牌子選小姐;來的小姐都不知道自己是被小女孩叫來的。在朋友之間大家都說,語堂不管去哪都會帶著孩子啊!(我猜想他的朋友要做放蕩冶遊的事情的時候一定不會找他)


(註2)
台灣有人喜歡炫燿自己從小到大都是考第一名。
林語堂的求學生涯中總是考第二名,他說班上總是會有一個笨蛋拼了命的死讀書,所以他總是第二名。小時候要考試了,他都不唸書和其他小朋友到處玩,成績出來他還是考第二名,其他小朋友就沒這種好事了,考不好要挨打的!
後來大學的時候,到處參加社團和比賽,興趣是打網球。
不論是運動或是文藝競賽總是連連拿獎,外務非常多,功課還是永遠的第二名。
曾經在學期末連續上台領三個競賽的獎,造成當地轟動!(獎項都快被他獨包了)
他常跟他女兒說不用那麼認真念書,他都隨便念念;他女兒回答他,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那麼聰明啊!
對比起來,書呆子死讀課本考第一名,其他什麼都不懂。
那樣的人也只是庸庸碌碌過著沒品味又無趣的人生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