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波士頓是個小而美的城市,美國歷史的起點就在波士頓的「自由之路」( Freedom Trail)
全長2.5mile(約4公里),共16景點,走完一趟就了解美國獨立的經過。
這次的波士頓行程,也可稱為自由之路之旅,我們花一整天把自由之路完食。
自由之路對路癡很友善,地上都會畫紅線,只要跟著紅線走就可以走完全程不怕迷路。
各景點代表美國獨立建國的那段歷史,很多關於建國先賢(Founding Fathers)的古蹟
革命不是成於一人之手,是群策群力的成果。美國人不講國父(father),而是稱為建國先賢(Founding Fathers)
Boston-Freedom-Trail1.jpg
魁北克-歷史篇提到英法七年戰爭是美國獨立的遠因之一。
當時英國殖民地是新英格蘭(美國東北六州)法國殖民地是新法蘭西(加拿大魁北克),
英法為爭奪殖民地資源發動大大小小戰爭,加上要防備印地安人,兩國在國防預算上耗資甚鉅。
英政府認為花這麼多錢就是為了新英格蘭這些人,向他們徵稅充實國庫很理所當然。
但殖民地居民認為政府成天萬萬稅,一直巧立名目徵稅,只會壓榨他們。
e.g.,1765印花稅-各種印刷品都要貼印花繳錢、1767唐德森法(Townsend Acts)-對生活日用品徵稅。
負擔義務卻沒享受權利,殖民地居民不能選舉國會議員替他們發聲。
於是他們提出:沒有代表權就不繳稅(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商人John Hancock走私茶葉逃避關稅,賣得比英屬東印度公司便宜,抵制英屬東印度公司的茶葉。
有人告密,政府扣押約翰的走私船;當地人暴動挺約翰,政府派兵鎮壓開槍打死5人,被稱為「波士頓屠殺」
革命份子Samuel Adams趁機利用這事件催化暴動。
1770年唐德森法案被撤銷,但保留茶稅。英王喬治三世認為茶稅是英國保持向美國殖民地徵稅權利的稅
殖民地居民認為只要沒經過他們同意就徵稅,即使只剩一種稅,也是不公不義。
當時激進團體最著名的是「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
為了表達抗議,1773年Samuel Adams領導的自由之子,化妝成印第安人潛入茶葉船,
把342箱茶葉倒入海裡,被稱為「波士頓茶葉事件」。這種激進做法爭議性很大,
像Benjamin Francklin當時就不認同,他認為這些茶葉是無辜的,他願意拿私房錢出來賠償。
後來1774年英政府通過強制法案報復,像是關閉波士頓港、修改麻州憲法來加強控制。
雖說是針對波士頓,但引起其他各州居民不滿,於是爆發獨立戰爭。
其中Paul Revere原本是銀匠,在獨立戰爭一夜成名,當我們走到他家時,會詳細介紹他。

1.Boston Common波士頓公園

把車停在公園的停車場,停一整天$11,價格算實惠。
波士頓公園位於市中心,佔地很廣,是自由之路的起點。有Visit center可以拿資料,但人擠人實在懶得拿。
伴郎看裸女的雕像入神許久,不用說路人,就連雕像也能讓他春心蕩漾。
下次我在路上飛撲玉山鐵二或向井理,伴郎一定也能理解我的。

母鴨帶小鴨銅雕
它出自【讓路給小鴨】(Make way for ducklings)的童書。
鴨爸在公園發現適合築巢的環境,鴨媽帶8隻小鴨去公園和鴨爸會合。路上遇到他們的胖警察朋友麥可
胖麥可幫他們指揮交通讓他們順利過馬路,抵達公園和鴨爸團聚。鴨家庭從此在公園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2.State House麻州議會廳

落成於1798年,金色圓頂是它的特徵,被稱為是太陽系的中心。
早期屋頂不是金色,1802年時戰爭英雄Paul Revere帶他兒子,用銅皮來修補圓頂預防漏水。
19世紀末期才貼上金箔成為現在看到的金色圓頂。

蕭上校與五十四軍團記念碑(Robert Gould Shaw & the 54th Regiment Monument)
在麻州議會廳旁邊,這是紀念南北戰爭時,波士頓第五十四軍團英勇對抗南軍。
這是第一支由黑人組成的軍隊,由白人蕭上校率軍。他們的表現鼓舞當時的黑人,有18萬黑人因此加入北軍。
我們去的時候整修,只有廣告看板可以聞香。

3.Park Street Church公園街教堂
這裡有多項第一次紀錄,像是1829年7月4日第一次公開廢奴演說、1831年7月4日第一次演唱國歌

4.Granary Burying Ground老穀倉墓地
簽署獨立宣言的Samuel Adams、Paul Revere、John Hancock諸位建國先賢的墓地都在這裡
其中Franklin的家族墓園也在這,跳痛的是,Frankilin個人的墳墓在費城,跟建國先賢不合群

Samuel Adams(美國有一款以他為名的啤酒。在波士頓吃龍蝦時有順便點一杯來喝)

Paul Revere

John Hancock(後來成為第一任麻州州長,美國很多以他為名的大樓)

Franklin家族墓園


5.King's Chapel國王教堂
是波士頓第一個英國國教堂。清教徒和英國國教是死敵,為了逃避宗教迫害才冒險渡海到新大陸
清教徒不願把土地賣給非清教徒的教會,所以1686年蓋教堂時是蓋在公共墓地上。
裡面有一口來自英國的鐘在1814出現裂痕,出身銀匠的戰爭英雄Paul Revere將鐘重新鑄造。
似乎當年波士頓只要有金屬要修補,Paul Revere都會當仁不讓(e.g.,麻州議會廳的銅皮屋頂)

經過國王教堂時,剛好有6-7位台灣學生結隊拿著中華民國國旗,慶祝雙十國慶。
在台灣國慶日這天參觀波士頓,了解美國獨立建國史,還蠻微妙的。

國王教堂墓園(King's Chapel Burying Ground)

6.Benjamin Franklin's Statue(又稱Boston's Old City Hall舊市政廳)
   Site of Boston Latin School
從國王教堂往舊市政廳的人行道上,有貼磚顯示這裡是拉丁學校的原址。
拉丁學校成立於1635年,比哈佛大學早一年,是第一所公立學校,建國先賢們大多在這裡求學過。
包括富蘭克林。但他念一年就輟學,似乎覺得拉丁語對他幫助不大。

舊市政廳

舊市政廳有一座富蘭克林雕像,是波士頓第一座名人雕像,基座四面有富蘭克林生平重大事蹟,
像是利用風箏引電、簽署獨立宣言等等。

簽署獨立宣言的名場景,一眼就認出來

市政廳還有一頭驢子銅雕。

7.Old Corner Bookstore舊街角書店

8.Old South Meeting House舊南方議會廳
殖民地時期,居民常在這裡召開集會,早期是清教徒聚會場所。
1773年12月16日在這裡聚集5000人討論獨立,Samuel Adams和John Hancock也在現場,
當天晚上就發生波士頓茶葉事件。



9.Old State House舊州議會廳
9和10指的是同一棟建築物。1713年建造時是殖民政府所在地。

早期13州時期的國旗





10.Boston Massacre波士頓屠殺遺址
舊州議會廳東側陽台是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的名場景。後來每年國慶日都會在這裡朗讀獨立宣言
他對面路上圓型地磚是波士頓屠殺遺址。當時暴動,英國士兵在這裡開槍射死5名市民,
Samuel Adams等革命份子利用這點鼓動民眾反英情緒。

海關鐘樓-早期是海關辦公室,曾是波士頓最高建物。
在還沒填海造地前,這裡靠海,如今這區是市中心(滄海桑田啊)。

11.Faneuil Hall范威爾中心

1742年時由富商Peter Faneuil出資興建,後來成為集會場所。門口有一座Samuel Adams雕像
旁邊有Bostix半價票亭,只是我們沒時間在波士頓看表演,只好放棄。

獨立革命前夕,Samuel Adams、James Otis(自由之子)曾在這裡發表演說,鼓吹革命反抗英政府,所以這裡被稱為是「自由的搖籃」。目前二樓仍是居民集會的場所,牆上畫作是當年慷慨激昂的演說實況

范威爾中心的屋頂是一隻蚱蜢風向針。戰爭時是通關密語,答不出它是一隻蚱蜢的人會被認為是敵方間諜。
1974年這隻金蚱蜢被偷走,登上全國新聞頭條。
 
昆西市場(Quincy Market)

一樓像美食街,著名的波士頓龍蝦、龍蝦三明治及蛤蠣巧達濃湯都可以在這裡吃得到。
只是人多座位少,且人擠人,要排到天荒地老。我們直接外帶龍蝦三明治及蛤蠣巧達濃湯到外面吃。

吃完龍蝦三明治發現有Show,也湊過去看。200多年前的美國士兵就是這樣子啊
 
 
二次大戰大屠殺記念碑(Holocaust Memorial)

總共有6個玻璃塔,記念二戰期間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

玻璃上的數字是罹難猶太人的編號,每串數字就是一條人命。

旁邊著名的石碑是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反納粹的懺悔文【First they came...】

They came first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Catholics,
and I didn't speak up because I was a Protestant.

Then they came for me,
and by that time,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up.
內容是說:
他們來抓共產黨員時我不吭聲,因為我又不是共產黨員;他們來抓猶太人時我不吭聲,因為我又不是猶太人;他們來抓工會成員時我不吭聲,因為我又不是工會成員;他們來抓天主教徒時我不吭聲,因為我是新教徒;當他們來對付我時,已經沒人能為我站出來說話了。

圖片來源:WIKI

12.Paul Revere House保羅里維爾老宅
Paul Revere是一位波士頓當地的銀匠,也加入自由之子。大家密謀造反時,他擔任報馬仔負責傳訊。1775年4月,收到消息說英軍要派人捉拿Samuel Adams和John Hancock,可能進攻Lexington和Concord。Paul Revere怕自己來不及傳訊,請他的教士朋友若看到英軍從路上進攻就在老北教堂掛一個燈籠,從海上進攻就掛兩個燈籠。當天晚上看到是兩個燈籠,英軍從海上登陸,Paul Revere快馬加鞭前往Lexington,通知Samuel Adams和John Hancock,沿路上以密語告知居民英軍登陸,Samuel Adams和John Hancock得以順利逃脫,這就是著名的夜騎報訊(The Midnight Ride)
1775年4月19日,英美在Lexington和Concord爆發流血衝突,揭開獨立戰爭序幕。

從他家到老北教堂之間有他的雕像,記念當年夜騎報訊

13.Old North Church老北教堂
 
老北教堂有也有戰爭記念碑,記念兩次世界大戰和韓戰越戰的陣亡將士(在美加各地非常常見)



掛得滿滿的是兵籍號碼牌,微風吹拂時有叮叮噹噹的聲音。

一個兵籍號碼牌就是一條人命。

14.Copp's Hill Burial Ground科柏丘墓園
獨立戰爭時英軍曾用墓碑當鏢靶練槍,有些墓碑上有彈孔。

最窄的房子
目測只有箱型車寬度的一半而已,由於超窄,也成為一個觀光景點。
 
15.United States Ship(USS) Constitution美國憲章號戰艦博物館
走過鐵橋過河後,自由之路就剩最後兩個景點。
憲章號
這是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戰艦。是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批准建造的六艘戰艦之一,
1812英美戰爭時,憲章號的木製船身曾經神奇的抵擋英軍的大炮,於是被稱為老鐵甲船。

旁邊停現代軍艦,古今輝映成趣。

博物館內的展出很有趣,可以了解200年前的海軍生活。

我也可以拉得動一頭乳牛~

水手的「食」和「住」。船員的生活很克難,飲食用鐵盆鐵罐裝、睡覺睡吊床。(睡醒可能會腰酸背痛)
 
船長吃比較好,可吃一隻雞喔!還有正常餐具。
 
想寫小秘密可用檸檬汁,收到的人要拿去火烤出字跡。
 
16.Bunker Hill Monument邦克丘紀念碑

自由之路的最後一站。1775年4月19日英美在Lexington和Concord的衝突後,6月17日Bunker Hill的民兵和英軍激戰,是英美第一場正式的大規模戰爭。
William Prescott上校以「當你看清楚敵人眼白才可以開火」來激勵士氣(也有人說這不是他說的)民兵雖說只有1000多人,但堅守岡位戰到最後彈盡援絕才撤守。記念碑外就是William Prescott上校雕像



博物館裡的雕像是紀念Joseph Warren
他是一個醫生,Paul Revere夜騎報訊時他也有去,隔天在Lexington和Concord的戰役他也有參加。雖說軍階是少將,在6月17日的Bunker Hill激戰前,他認為William Prescott上校戰爭經驗比較豐富,他自願當一名小兵,由上校領導大家作戰。最後他為了掩護其他人撤離,在戰爭中陣亡。

記念碑的迴旋梯共294階,我是東亞病夫在底下休息;伴郎是登高控,再累也往上衝。

登高從紀念碑眺望的景色,可以看到整個查爾斯鎮。







我們在波士頓的行程就結束於自由之路,至於波士頓其他景點像是聖三一教堂,
是晚上開車過去伴郎放我下去聞香,我徒步繞了聖三一教堂一大圈,很喜歡這種古樸教堂,還偷摸教堂外牆。
下次來波士頓可完全省略自由之路,直接進攻其他區景點。
像是約翰甘迺迪博物館、小澤征爾待過的波士頓交響樂團、約翰漢考克大廈...

後記
這天是2010年10月10日,美國人對年月日的的寫法為10-10-10,有珠寶店以這個巧合做廣告
下一個10-10-10是100年後,對我們來說日期的巧合的確是Never before,Never again.
很高興我們能躬逢其盛(另外,人生能跨越2個世紀也很難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ea 的頭像
    crea

    行者無疆

    c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