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景點之前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由於我是以城市當主題介紹,所以從遊記來看,不太會注意到10/3這天其實非常暴走!
一大早7點抵達多倫多大學參觀,接著離開多倫多開3小時(256km)的車往Kingston,
結束後又開2小時(192km)抵達渥太華。一天之內玩3個城市,看照片的時候發現10/3這天還頗誇張的!

從Parliament參觀完之後,趕緊把握天黑前的時間把渥太華景點看一看
由於在和平塔上發現聖母教堂很漂亮,我們一開始就往聖母教堂的方向前進,把附近景點掃過一次。
隔天10/4離開渥太華前,驅車前往里多瀑布和里多廳參觀。

里多運河Rideau Canal
里多運河是渥太華這個城市的起點。
1812-1814年英國和美國在加拿大邊境打仗,英國突然發現如果被美國控制聖羅倫斯河,
會切斷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的交通運輸(登愣)
以軍事戰略考量,很有必要在目前的渥太華,蓋一個運河連接渥太華河和安大略湖。
英國找來了一位皇家工程師-By上校(Colonel John By)來蓋運河
戴帽子的男人就是By上校↓↓↓

By上校帶了一堆工程師來,蓋完運河後有些工程師就留下來定居
大家為了紀念By上校,把這個區域稱為Bytown,也就是渥太華的前身。
Bytown博物館↓↓↓(定居工程師的後代子孫捐出一些當時的紀念品而成立的小博物館)

雖說是為了軍事功能,By上校希望也能讓商用船隻通過,所以故意蓋比較大條。
這樣的遠見便利了商業運輸,讓這條運河能被充分利用,即使到今天仍然能繼續使用。
2007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By上校蓋這運河超出原本預計的時間和預算(1826-1832)
後來By上校蓋完運河回到英國,被大家笑說花那麼多錢和時間在蓋一條小運河很給囉,
By上校被大家嘲笑很傷心,於是就鬱鬱而終。(果然心情不好是會死人的)

先知總是寂寞的,如果見識和想法超越自己的時代,很難被世人接受。
古時候的人對於不同意見都會視為異端邪說,動不動就把智者當巫師或女巫抓去燒死。
難怪哥白尼發現「地動說」時不敢發表,請人在他死後幫他發表。
小時候我還以為哥白尼真謙虛不居功,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以前的人很愚昧無法接受新的觀念。
難怪人類的進步非常緩慢啊。

這條運河據說冬天結冰的時候可以溜冰。但我想它一層一層的,一不小心掉到下一層,腳應該會扭到!

這個像橋的裝置,如果有船要經過的話可以把它收起來。我試著收,不過鐵鍊卡住,就沒繼續亂玩

伴郎似乎很愛里多運河,他在這裡拍超多張的,還說隔天早上要再來拍!不過後來沒再拍,據說會背光。


 

拜渥市場Byward Market
早期在蓋里多運河時,這個屯墾區稱為Bytown;有人的地方就有市集,這菜市場稱為Byward Market
我們在Byward Market買到元祖Beaver tails
目前在加拿大是連鎖店,渥太華這家是創始店
 

城堡飯店Fairmont Chateau Laurier
緊貼著里多運河是城堡飯店,1912年開幕。Beatles的約翰藍儂也有來住過喔!
這個城堡飯店本來是太平洋鐵路飯店集團,和魁北克的城堡飯店一樣,
都是那些因為太平洋鐵路而致富的New Money蓋的。現在隸屬於Fairmont飯店集團旗下。
要開幕時,他們經理到英國要運一批家具來,
不幸搭上鐵達尼號,經理和家具全都沉到大西洋底下魂歸離恨天,飯店因此延遲開幕。

我手上拿的是在Byward市場買的麵包,拎得很惱人,最後用抱的。剛好天氣冷可以取暖(?)

里多運河附近橋墩底下








陣亡將士紀念碑National War Memorial
走過里多運河底下的橋墩上來,就到了陣亡將士紀念碑
這是1939年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亡者所建的紀念碑
後來又發生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加拿大也有參與,於是又補充二次大戰和韓戰的年份。
希望這個紀念碑不要再補充上任何年份了。







紀念碑廣場的兩側,有碑文紀念這些無名戰士。碑文不是說奉獻生命(Life),而是說奉獻青春(Youth)
伴郎認為用青春比較好,因為人生最精華的部分就是年輕的時候,這些士兵把自己最美好的時期奉獻給國家
不曉得加拿大各地這些戰爭紀念碑,帶給加拿大人的啟示是什麼?
各種戰爭紀念碑給我的感覺,和瑞士人對戰爭的感覺差不多→抵死不再捲入與本國無直接關聯的戰爭!


尼皮安瞭望點Nepean point
這個小高地是欣賞渥太華視野不錯的位置
雕像上的男人是第一個來到這裡的歐洲人-法國探險家Samuel de Champlain
魁北克有名的小香普蘭街就是以他命名。它劇場式座椅的設計,讓人坐在這裡看風景就像在看演出一樣


圖片來源




里多瀑布Rideau Falls

里多瀑布是個小小的瀑布,雖說規模不大(不夠高)水勢倒是蠻強的
本來我們以為是人工瀑布,但看了資料才知道是天然的,當初法國探險家香普蘭先生就發現它了


里多廳Rideau Hall
當初在蓋里多運河時,其中一位重要的工程師Thomas Mackay 在完成運河後留下來,
1938年蓋了里多廳作為自宅。1867年加拿大聯邦成立後,政府買下這棟宅邸作為總督辦公和居住的地方。
為了紀念這位工程師,附近有兩條街道名稱各以Thomas和Mackay 為名。

之前有提過加拿大的國家元首是英王(所以加拿大錢幣鈔票上面都是英女王的肖像)
英王在加拿大的代表是總督,總督由加拿大總理提請英王任命,行使國家元首的職責。
任期五年,是虛君的角色,負責接待外賓、授與榮典、簽署法令之類的。總督就是在里多廳行使這些職責。

從門口到里多廳中間會經過非常大片的綠地,距離大約像是從明治神宮大門口走到內殿的那麼遠
廣大的綠地相當於總督家的庭院,應該可以讓總督偕同外賓一起在家裡院子打高爾夫球

里多廳是可以入內參觀的(有導覽團),但我們要進去參觀時,裡面的人卻說不給看,真是奇怪?


聖母教堂Cathedral-Basilica of Notre Dame
銀色尖塔是吸引我的主因,它和一般教堂不太一樣,蠻特別的。
凱特布蘭琪的伊麗莎白第一集,最後女王和大臣們沙盤演練如何抵達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攻擊,
當時女王穿著銀色盔甲一副要與英國共存亡的樣子。聖母大教堂的銀色尖塔讓我想到女王的盔甲。
 
據說聖母教堂從1841年開始,蓋到1980年才完工。
當年開始蓋的時候渥太華還很蠻荒,居住著挖人眼珠取樂的伐木工人,而且也還不是首都;
歷經加拿大獨立、兩次次世界大戰、韓戰、人類上月球、越戰結束,終於在1980年完工。
蓋一座教堂真的非常費時啊!



據說這些雕像出自蓋Parliament Hill的雕刻家。

在聖母大教堂和加拿大國立美術館中間的廣場,有一隻大蜘蛛。
這隻蜘蛛也出現在東京的六本木和巴黎的杜勒麗花園。它就像LOVE一樣,很多城市都可以看得到。




加拿大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
聖母教堂的對面是加拿大國立美術館。我對它玻璃建築蠻有興趣的,
但猜想這樣的建築不適合台灣,因為台灣太熱了,這種建築在夏天應該會變成烤箱。

據說國立美術館的造型,靈感來自Parliament Hill

這張照片的屋頂,讓我眼睛有散光的錯覺@@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Musee Canadien des Civilisations)
它的屋頂很像蟲,看久了還頗噁心的。跟聖母教堂前面的大蜘蛛相互輝映喔。


美國大使館
美國大使館在市中心,很容易就看到;後來在華盛頓發現加拿大大使館也蠻顯眼的。
可能兩國基於平等互惠原則,大使館所在地都是在黃金地段。


郵局
在美加看到的郵局建築非常壯觀,猜想在古時候郵局對大家來說是很重要的設施,所以郵局總是特別大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